“艾滋病”、“象牙塔”,两个词看似毫无瓜葛,如今却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染艾”人数迅速增加……高校何以成为艾滋病的多发区?社会各界又该作何努力将把艾滋病毒逐出校园?今天的基层写真之每周调查——《热点面对面》请听记者宋震、杨赛的报道。
12月1号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控工作,今年本市新发现并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684例,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2%。但与此同时引人关注的是,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占比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一倍。天津市卫计委疾控处处长韩金艳拿着最新的分析报告,心情格外沉重:
(录音:韩:截至到今年的10月,今年我们天津市新发现学生病例39例,尽管我刚说天津市总体的疫情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是我们天津市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占我们总报告数的比例还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应该防控工作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形势相对来讲还比较严峻的。)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至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其中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至22岁的大学期间,这个数字可谓是触目惊心。韩金艳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录音:韩:那么我们天津市学生疫情的特点就是累计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传播途径以男男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所有新发现的青年学生病例的97.44%。)
高校为何成为艾滋病多发区?南开大学心理教师袁辛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她分析,这里面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录音:袁:一个是我们的大学生他脱离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紧张的一个学习,学习压力应该是相对于初高中来讲他应该是小了一些。当你的精力在一个方面特别专注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你不太有闲暇去顾及其他的更多的方面,包括我们的身体方面的欲望等等。那么大学生我们说15岁到30岁是属于我们讲的性活跃人群,大学生就正好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一般来讲我们大学生是18岁、19岁到22岁、23岁这是本科。那么他们正好是属于在这个性活跃人群,也就是说他们从自身身体方面来讲这种身体的欲望他不仅仅是有,而且相对来讲他是最强烈的一个生理的年龄段。)
与此同时,现如今,人们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六成接受所谓的性解放、性自由;近七成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行为。
大学生群体性欲望强烈,性观念趋于开放化,可是,性知识的缺乏及相关疾病的预防能力却缺少得令人担忧。袁辛说:
(录音:我们在几年前做过青春健康的这种调查,其中有道题就是孩子是从哪里出来的,然后有两个学生就说这个孩子是从肛门里出来的。)
调查显示,互联网、书本、杂志和跟同龄朋友交流是获取性知识主要途径。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性知识。记者在本市一所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的回答与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录音:甲:我自己家庭环境来说还是比较保守,他们就是这么多年应该是没有明确跟我提过这些东西。我基本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在网络上。
记:在高校里你觉得这个病有没有风险在大学生之间传播?
乙:可能是会有的,但比例应该算是非常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忽视这种。
甲:感觉离它不是很近。)
袁辛认为,学校给了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却忽视了他们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特别是高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逐步建起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
(录音:袁:其实我们大学那种成系统的青春期的教育、性健康的教育我们很少。比如讲你开出的课程非常浅显,学生觉得我去听这个课很好笑,那一个就觉得我不太能从当中学到更多的那种东西。比如说一所学校一般来说都是两三万学生,那你就看这样的课程他能够有多少学生去选,比如说我们一个班的话这种课算成一个大课,一百多人两百多人三百人,从学校的教育的层面来讲我们的这个设计是不够的。)
连年高速度增长的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代价都是沉重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室流病科主任周宁表示,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正确的教育,他们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明年,他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青年学生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做专项健康宣传。
(录音:周:我们有的区就开始做这种实践的探索,特别结合着有些高校他疫情比较严峻的特点。比如说东丽区他们就有工作人员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微信号,比如说他可以嵌套一个你打开微信号之后你就知道你周围距离你多远的地方就可以去做艾滋病的检测。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正在弄的是一个风险评估的功能。他就会提示你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多少,你要到哪里去检查。还有一个就是说用他的公众微信号在他的高校当中,结合着线上的宣传和线下的活动。你比如说安全套的使用。)
此外,近年来流行的网络交友平台以及相关手机APP,由于匿名、搜索方便、匹配快等特点,深受青年人欢迎。同时也使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变得更快。由此看来,加强对网络交友平台以及相关手机APP的监管也很有必要。周宁说:
(录音:周:比如说一些男男同性的平台,他可能就是说在别人的引导下这个APP挺有意思的你下载一个使用一下,也许他就使用了,使用完了之后他就在这上面可能就会遇到这些邀请他发生性行为的人,那么他有没有保护意识?我们在调查的这些阳性病例当中,将近一半儿以上可能通过这种交友平台接触到了以后,然后在没有保护的意识下跟对方发生了性行为,结果就感染了。)
周宁介绍,提高自检率和自知率也是高校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艾滋感染者的知晓率,也就是自知率还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根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12月的报道,美国艾滋感染者的知晓率为75%,我国估算为54%。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都安装了艾滋病检测包的自动售卖机,购买者可以匿名完成检测。天津也将推出更加快速便捷的检测手段,早发现早干预。
(录音: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如果说一旦你发生了这种高危行为,不管是跟别人共用针具了还是发生了多次的性交了,那么首先要甄别跟你发生性行为的人是不是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需要你知道的是这个风险行为之后要3个月的时候进行检测,你太早检测也检测不出来,抗体的检测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的定点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包括我们北京的一些艾滋病治疗的医院,现在都有这种暴露后的阻断药,就是说你前期发生暴露了,而且你马上又知道了对方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你必须得在24小时之内第一时间寻求到这样的帮助。吃了这种阻断药它能够大大降低你的感染的风险。)
高校何以成为艾滋病的多发区?这不是我们只需要思考的时候,而是我们需要面对、需要以实行行动来应对的时候。要将艾滋病毒逐出校园,不能再停留在口号上,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防艾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的份内事;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来促进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热点面对面,在对话交流、深入求证中,找出问题,寻找答案!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