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校友作为高校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学校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校友资源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校友会作为连接学校、校友、社会三方愿望和诉求的桥梁,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及校友的个人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欧美国家,高校建校时间早,校友会的历史悠久。耶鲁大学于1792年成立耶鲁大学校友会;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于1830年成立了著名的牛剑俱乐部;华盛顿大学于1889年成立华盛顿大学校友会……这些校友会发展至今,已积聚了两、三百年的历史底蕴,其校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校友会管理的方法及形式,对我们而言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欧美国家高校校友会往往拥有复杂的组织结构,校友会各部门间有着严密、细致的分工。在校友会工作的组织形式上,欧美国家不仅仅限于校园餐馆、校友聚会等,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定期举办一些体育赛事、文化聚会等。同时,基于校友会的桥梁作用,校方还会为校友提供诸如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心理咨询等等服务。
我国高校校友会的正式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近40年来,我国高校校友会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高校通过校友会成功获取了客观的有形或无形的办学资源。当然,和欧美国家成熟的校友会工作相比,我国高校校友会工作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和理论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点。
一、校友文化传播与普及不足
我国尚未形成普遍化的校友文化,校友会及校友组织在学生群体的认知度、理解度不高。学子在毕业离校后,就相当于与学校断了联系;与校友间的联系也仅仅是限于熟人间偶尔的问候。
如此造成的后果,一是各高校校友会工作响应不大;二是毕业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并不太高;三是校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高校与毕业生之间存在信息鸿沟
大学生在毕业离校之后,往往回到家乡或到发达城市寻求事业机会,而毕业之时留给校方的联系电话往往成了“空号”。
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职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大学生往往在毕业5、6年后才开始意识到校友资源、学校资源的重要性,而此时想要寻找校友会,就显得困难许多。
三、校友会管理形式落后
首先是对校友会理解认识的偏差。部分高校没有充分重视校友工作,把成立校友会、举办校友沙龙、走访校友、接待校友返校等零星工作的全部,导致校友会建设时冷时热。
其次是信息管理不善。在当今信息时代,全面收集、管理、利用校友信息,及时与校友进行互动,形成高校、校友会、校友间良好的连接,决定着校友工作的成效。但我国高校校友联络工作的普遍状况是依靠教师的联系,等着各种校友组织的自动“投靠”,校友资料极其有限而且大多无效,即时性较差,不适应校友流动速率不断提升的新形势。
或许,校脉圈的出现会改变这一现状。
刘江在创建校脉圈前便对我国校友会工作现状做了充分的调查,并亲自到美国和欧洲,对欧美国家高校的校友文化、校友会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校脉圈的诞生,便是为了改变我国校友会工作的现状。校脉圈致力于校友会文化推行与传播、校友会组织发展、校友资源价值开发与整合,致力于高校与校友会、校友会与校友,以及校友与校友间更加紧密、高效的连接。
通过校脉圈APP,一方面整合全国2800余所高校团委、校友办、校友会及民间散落的各种各样的校友组织,形成一个庞大、全面的校友会网络;另一方面,通过校友会活动、极速找人、校友兴趣交友、校友技能共享、校友互助、校友商务合作等,自发地吸引大量有着找校友、找校友会、校友人脉经营需求的大学生加入平台,形成庞大的校友数据库;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脉圈为校友提供心理咨询、就业咨询、职业生涯咨询、创业咨询等各种在线服务。从而形成了高校——校友会——校友之间的更加紧密、高效的连接。
应该说,校脉圈开出的还仅仅只是一张药方,是否能够药到病除,还需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