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英国《卫报》公布其2018年排名,涵盖了英国地区121所大学,比去年还多了两所。
第一名和第二名,毫无疑问,依旧被、这两个相爱相杀的冤家牢牢占领着。
不过,第三名到第五名,这3个席位,竟然是、以及!
而传说中的“伦敦四大名校”,进入前10名的也就只有和并列第六名的,以及勉强和并列第十名的……
如果同学们以前对《卫报》排名有所了解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大惊小怪了。
从上面前10名院校可以看出,其实除了牛津剑桥,今年排名的变动还是相当大的。
人称“伦敦四大名校”的几所学校,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入围TOP10的IC和,()从去年的第12名下降3了个名次到了今年的第15名。
至于“吊车尾”的,从2016年到2017年的两次排名,放飞自我从第36名降到第42名,今年则是勉强爬升3个名次回到了第39名……
可是,这些英国名校,在别的榜单上明明都是很靠前的呀!
比如QS世界大学排名,和IC就分别是世界第7名和第8名,牢牢占据了剑桥、牛津之后的席位。
那么,《卫报》凭什么这样高冷,一点都不给这些名校面子,反而将一些虽然也很不错、但式传统认知里并没有那么受追捧的学校排在前面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更为注重学生受教育体验的排名!
很多大家熟悉的评比,例如上面提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全球最权威的三大高校排名中的另外两个——泰晤士高等教育(简称THE)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它们的评分系统中包含了很多跟“受教育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维度,例如研究经费、实验室发展程度等等。
相比之下,《卫报》排名就剔除了很多这些因素,它的评分选项几乎全都围绕着学生本身,例如:是否能定期得到学习相关反馈?学生自己对课程打分多少?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及很多其他类似的问题。
在网页版排名上,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有X个具体的评分项目:
课程满意度 satisfied with course
教学满意度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反馈满意度 satisfied with feedback
学生与教员比例 student to staff ratio
学生人均花销 spend per student
平均录取要求 average entry tariff
增值评分 value added score
毕业半年后就业情况 career after 6 months
我们不难发现,第3名至第5名的、和,都是在一些分项上得分颇高。
尤其是这次上升最多、从去年第10名一跃到第5名的,课程满意度得分甚至高于牛剑两所顶级名校,毕业半年后就业情况评分在前五名里也仅次于剑桥。
而被甩到了第39名的KCL,就吃亏在反馈满意度、学生与教员比例这两项上,去年还有一个得分超低的学生人均花销,今年稍微挽回了一丢丢脸面。
所以,要说《卫报》的排名是真正给学生看的排名,并不为过。
除了综合排名以外,《卫报》还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了更详细的专业排名,对特定学科而言,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经济学(Economics)一项,排名前5的就依次是、、、、。
医学(Medicine)的前5名则是、、、、。
而英国引以为豪的设计与工艺类(Design&Crafts)教育,前5名由高到低依次分别是、、、和利兹艺术学院。
至于好多人挤破了头想要进去的,去年排在第41名,今年好不容易爬到第34名……
总体上,《卫报》共根据五十几个不同学科进行了排名。
除此之外,在网站上还可选择英国的不同地区和不同专业,进行更细致的交叉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