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留学朋友��》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看到地球另一端、五大洲留学生的独特观察,倾听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感受,让《留学朋友圈》栏目成为一台记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人文交流的留声机。
大家好,我叫张宇杰,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敲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奥斯陆机场的登机口等待飞往斯塔万格的航班。北欧的冬季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严寒,传说中有“社交恐惧”的北欧人民其实非常热情可爱。
在微信朋友圈里,众多好友对我留学英国、踏遍欧洲的“行径”经常表示羡慕嫉妒。的确,稍微有那么点儿招人“恨”。10月我去欣赏摩洛哥的古城与黄沙,11月感受英国海滨凛冽的季风,12月在法意瑞追溯文艺复兴的历史,1月又踏上了挪威的冰雪峡湾,接下来2月的德国和3月的西班牙同样让我期待。感谢学期中的阅读周和学期间的整月假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来游历欧洲及周边,低廉的航班和酒店也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伦敦往返奥斯陆的机票价格甚至低于单程的京沪高铁。
出国旅行已然成为我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休闲放松、开拓眼界之外,旅行之于我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历程。曾经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整日枯坐在家中是无法与自己和解的,你需要在见过大千世界之后才能到达人生的新境界。于此,我深以为然。在重复单调而压力陡增的异乡生活中,留学生们难免感到孤独和抑郁,而如果有机会能短暂地跳脱出既定的生活轨道,去看山川河流、去听潮涨潮落、去融入人间烟火、去体味悲欢离合,你便可能在千帆过尽时看清内心真正的自我。见了天地,见了众生,才能最终见自己。当无法用手机的摄像头记录下撒哈拉的日升日沉和满天星斗时,我问自己:是不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被留住?而当我在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看到一幅不知名的湖景写生时,我开始明白:美好的风景自在人心。旅行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让我更加独立、更加成熟。
当然,除却游遍欧洲的“隐性福利”,留学英国同样需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由于英国一年制硕士项目紧张的课程安排,在看似潇洒的旅行留念照背后,是在飞机上争分夺秒阅读出发前下载好的阅读资料,是在旅行前后彻夜苦战论文,是在休息时抓紧时间回复导师的邮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治好了我的拖延症,让我逐步找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而这些都是一味埋头学习所无法带给我的。尤其是作为一名学习传媒专业的学生,游历诸国、体验多样的风土人情同样是我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和增加社会关怀。于我而言,它们都是无可取代的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