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63.2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82.5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168万册。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稀有金属(英文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个博士学科点,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 EMBA)、MPA和1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3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冶金、科技史排名全国第1,材料第2,矿业第3);机械、热能等国家重点学科享有盛誉;控制、力学、计算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电子信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8年10月,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884人,各类研究生8184人(其中博士生2237人、硕士生5947人),外国留学生 484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8422人,远程教育学生7902人。在站博士后110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8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4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首席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0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50人。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8年4月底,共申请专利1531项,授权专利79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2006年:国家奖3项,省部奖32项;2007年国家奖6项,省部奖24项;2008年国家奖5项,省部奖34项)。 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95~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第1。据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位。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 2008年发布数据,2007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3位和25位。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79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 面向新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奖学金:
第二十二条 奖助学金情况:我校针对本科生设立的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由国家设立,奖励金额分别为8000元和5000元;人民奖学金由学校出资设立,金额从300元至5000元;社会奖学金为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的奖学金,有宝钢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罕王特钢奖学金等二十余种,金额从3000元至10000元;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科技竞赛、学科竞赛、体育之星奖学金等。以上所有奖学金的获奖比例达50%。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中海油助学金、曾宪梓奖助学金等十余种助学金;设有贷学金和困难补助,并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设有勤工助学中心,负责为学生联系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情况:
我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我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左右。从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流向来看,地区分布主要是全国大、中型城市。近年来在京地区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