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思想:创新、独特。 1994年4月,我校与民革吉林省中山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联合办学,建立了“吉林省实验少儿艺术团”,98年改为“吉林省中山实验文化、艺术、体育培训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培训项目,正式建立了乒乓球训练基地。我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发展校本课程。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参加乒乓球训练是体力、脑力、心理的综合开发,参加乒乓球锻炼,动手、动耳、动眼、动脑,做到全身运动,思维领先,既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创造能力。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在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我市中小学在德智方面抓得很紧,可在体育方面尚显力度不足,甚至有所忽视。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决定从抓素质教育入手,选定以乒乓球运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系统,建立有组织,有严格管理,常年坚持系统培训的乒乓球训练中心,以建成为吉林省长春市乒乓球传统校为目标的教育基地。建校之初,我校的办学目标定为学校:全面加特色;教师:奉献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确立,实现了我们培养特长学生的初衷。二、常规管理:完善、科学。 在确定目标后,如何能把这项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好,于是组建教学训练中心,确定课程形式,规范课程时间,落实常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经慎重研究决定, 1 —— 4 年级利用体育课时间,每周开展一节训练课,并组成了以张智馨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小组,有了这样一支分工明确的领导小组,为我校乒乓球特色教育的顺利开展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课程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三、 师资队伍:专业、高效。 在乒乓球特色教育中,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我校特聘了长春市乒协副主席、教练委员会主任、高级教练刘洪棋同志担任训练中心总顾问,并由刘洪棋老师全面负责选聘教练员工作。目前我校有省市体工队、部队体工队、省市体育院校的专业运动员等 20 人担任教练和陪练工作。这些专任教练员乒乓球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具有与小学生陪练的经验,责任心强,训练严格,深受学生的敬重与喜爱。 开始学校条件不太好,只有一个破旧的体育馆和五张球台,地板也有破损。领导班子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补修地板,粉刷墙壁,又积极奔走吸引校外投资。学校的一腔热忱感动了原国家乒乓球队教练许绍发,他为我校赠送了 15 副乒乓球台,学校又购置了一些球台和挡板,为开展训练准备条件。兴办初期没有经费来源,专家刘洪棋和一些教练员不计报酬,无偿奉献。大家艰苦奋斗,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四、课程体系:校本、综合。 我校乒乓球课程由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共同研究编写教材和教学计划,在全校开展乒乓球活动普及工作。按照普及——提高——培养输送乒乓球人才的思路进行分层次教学。坚持走出去,让学生多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乒乓球大赛,使学生多见世面,受考验,得到锻炼和提高;请进来,学校每年承办一次省级乒乓球大赛,既为学校体育运动工作创名,又为上级选拔乒乓球人才。 乒乓球训练课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们都盼着上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而上课班级,学生兴趣高涨,全神贯注,训练馆里只要有班级上课,外面就挤得水泄不通。校本课的开展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不少家长反映,以前孩子放学后常到网吧、游戏厅,学习乒乓球后,却常常缠着父母到单位去打乒乓球。在乒乓球特色教育开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项工作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五、 校园发展:全面、普及。 为了让乒乓球运动在全校普及开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集思广义,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决定,每年 11 月下旬举行一年一度的全校乒乓球比赛,并列入学校活动计划。学校领导亲自挂帅,以班主任为领队,体育及全校老师为裁判进行全校总动员。第一届比赛有 443 名学生报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24% ,比赛场次达一千余场,比省、市比赛的规模还要大。有了第一届比赛的圆满成功,我校决定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学前班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除此之外,学校决定每年举行一次省市大型比赛——“中山杯”乒乓球赛,以便交流经验,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全校运动的开展。六、 特色成绩:硕果累累。 经过五年的努力,从学前班到毕业班,班班有代表队,校内外有近两千学员参加培训,形成既有群众基础,又能坚持常年训练的乒乓球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乒乓球训练中心成为省市中小学中最大的乒乓球培训基地。根据市、区教委精神,我校还吸收周边学校参加该项活动,这些学员已占全员的 25% ,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