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她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学校1943年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6年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北京后,合并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28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3431人,其中专任教师1931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56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2个。全校目前有各类学生43991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167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4006人、硕士生5617人、博士生2544人、留学生242人),成人、夜大、函授学生7029人,远程教育学生15048人。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基础教育学院,设有17个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分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防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开放实验室;4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校级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始终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精心培育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发挥国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重大工程领军人才;是我国国防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6万余人。校友中,有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预警机雷达总设计师王小谟院士等32位院士和一大批著名学者,以及众多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他们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需要为导向,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上世纪50年代,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坦克并装备军队。上世纪60—7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和第一台20千米远程照相机,并先后装备军队。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按照国家“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以国防科研为主导,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北京奥运会和国庆阅兵中,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均有展示。 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外120多所大学或企业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学校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始终牢记徐特立老院长“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2001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学校以办学指标全部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国家首批颁布的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国家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高校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职务最早由中央管理14所高校之�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15所高校之�全国第九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的高校全国第十所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行列(“985”工程)的学校首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的26所高校之�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全国设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全国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简介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35所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秉承北京理工大学的优良传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软件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实践、面向国际化、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创办具有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摸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软件学院紧密跟踪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瞄准国家信息化建设,加快软件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学院下设三个系: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信息安全技术系(三个系下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全部为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资助,建设周期2008.01-2012.12);一个中心:软件测试中心 ,另设有校内实训中心:微软-ATA实训基地。学院教师队伍由专职、校内兼职与企业兼职三部分组成,专业课方面三部分教师的比例约为4:3:3。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3%;能够采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校外兼职教师从IT企业聘任长期从事IT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促进软件人才的培养和软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接轨。部分专家列示如下:姓名单位职务学院工作陈冲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兼职主任刘亚东上海普元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软件工程系建设陈维亚国家歌舞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北理工兼职教授数字媒体技术系建设欧阳满公安部信息通信局副局长信息安全技术系建设王小非中国船舶709研究所所长信息安全技术系建设软件学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目前已与微软、IBM、思科等国际知名IT企业,以及中软、华为等国内IT企业进行了合作,与百年树人、人大金仓、迪生科技等公司建有联合实验室;现有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事记(此部分内容将持续更新)2001年12月,教育部批准成立。2003年3月,与IBM中国公司签订协议,加入“IBM-高校软件人才教育伙伴计划”,双方紧密合作共建高水平的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03年10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期评估。2005年9月,与美国著名企业微软公司签署协议,投入人民币2000万元共同建立了亚洲地区唯一的面向高等学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北理工-微软培育中心”,经中心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MCAD(微软认证应用程序开发专家)证书,优秀的学生还可获得MCSD(微软认证解决方案开发专家)证书。微软公司特为软件学院学生提供总值为人民币100万元的奖学金。2006年3月,成立软件测评中心。2006年6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2007年,教育部质量工程投入计划中对全国36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划分4个层次:第一层次2所高校(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和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第二层次10所高校,第三层次10所高校,第四层次14所高校,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顺利进入第二层次。2007年,成功申报了北京重点交叉学科,是北京市唯一的“数字表演仿真技术”学科。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软件学院近50人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奥运科技项目,为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涉及到的模拟人员1万5千人,北理工软件学院成为国家高校服务科技奥运的优秀代表,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 荣誉称号,并获得北京“奥运立功标兵”、“奥运立功奖状”,科技部“科技奥运先进集体”等称号。2009年8月,北理工软件学院学生夺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2009年国庆,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数字仿真训练与指挥系统团队,国庆群众游行要调用20万人参演,10万人的游行队伍,8万多人的背景变化,还有近2万人的乐队及其他参演人员需要安排调度。在演练期间,相关领导就给该团队打出了95分的高分,涉及如此多人数的数字仿真系统举世无双,《人民日报》2009年9月17日第9版对软件学院国庆庆典活动技术团队作了专题报道。2009年10月,北理工软件学院学生竞赛队Enlight开发团队的作品《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宠物鱼游戏》夺得“中科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特等奖(总参赛队伍1300支,获奖几率不足千分之一)!2009年11月,第四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暨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中,北理工软件学院学子凭借程序“北理六子”的全胜表现取得冠军。2009年12月,北理工软件学院学子获得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二等奖。2010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获得“2009首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3月,受教育部委托承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研讨会。2010年4月,北理工软件学院学子包揽IBM Jazz创新大赛第一、二名。2010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十名毕业生共获得137项科技创新奖项和200多项荣誉,让他们成为630万毕业生中亮丽的一群。作为北理工科技创新基地首批培养的示范人才,他们也成为学生社团培养模式下的新标本。2010年7月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北理工软件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10年8月,北理工荣获“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优胜学校”。2010年10月,北理工软件学子在第十五届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获金奖。2010年11月,北理工软件学子荣获第四届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金奖。北京理工大学软件评测中心简介北京理工大学软件评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是学校的软件质量保障科研服务机构,挂靠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中心主体人员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师、研究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组成中心完整的专业测试团队,团队中大部分人员具有软件评测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根据不同项目需求组织项目组实施对用户产品的测试工作。中心同时聘请了公司中经验丰富的测试主管、测试项目经理等人员根据需要参与软件测试项目。中心秉承北京理工大学的优良传统,依托软件学院的国防科技特色,紧紧围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进行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积累。中心的主要科研任务为:第三方通用软件、专用软件测试。在承担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项目验收测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题验收测试基础上,为其他信息系统承建单位和业主单位提供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测试。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研发,测试流程管理。中心测试工程师主要承担软件学院本科生《软件测试技术与质量保障》和研究生《实用软件测试与量化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心专兼职测试工程师主要承担国防科工局《军用软件评测师培训班》和《军用软件高级评测试师培训班》培训任务。北京理工大学软件评测中心质量方针: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为中心增值、为用户把关。北京理工大学软件评测中心行为准则:客观公正、求真务实。北京理工大学软件评测中心文化内涵: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协同拼搏、优质快速。